从总体而言,我是内向的人,喜欢独处,与外界的交流以有益于自己为主,对虚情假意的社交没有什么耐心,对人的磁场有很强的敏感力。一旦察觉自己的状态不好,会迅速想办法调节。
精力不太好,因此更加在意注意力的消耗与恢复。在空闲时间,问在做什么,大多数是在睡觉,一点不夸张。睡觉是最为彻底的恢复精力的方式。
除此之外,断舍离也能起到相同作用。定期、不定期打扫屋子,处理多余的物品,都会让人有放空的感觉。在一次次整理中,似乎没什么东西是无法舍弃的,逐渐体会到人与物品的关系,也在于好好利用,物尽其用,而不是一味占有,当个摆设,且对浪费很难忍受。
如果与物品的关系是物尽其用,在买东西前会考虑是不是真的需要它。资本、商家鼓吹消费主义反倒有欲盖弥彰之意味,过多的物质欲望束缚了人的自由,却不自知。
人的思想、观念是怎么形成的?
如果一个人的信息来源仅限于杂乱的互联网,会不会很难拥有独立的思考。网络的便捷使得一些人安心的把自己大脑功能放在上面,网络回报以参差不齐的海量信息,在这些信息海洋里形成一个个茧房,挣脱不开。
太多无关、有害的信息向人涌来,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一直在被投喂各种食物、垃圾。作为个人能怎么办?只能拒绝、远离。
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与许多人建立关系?
以利益驱动的社交,自然得承受这样的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以情感、真诚相交的关系,并不会使人疲惫。所有的关系想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出发点就注定需要你付出你有的东西,比如时间、金钱、精力。
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很大程度上是欲求过多,不仅物质和精神层面,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想要。如果无法满足欲望,就很痛苦。
然而,人活着真正需要的东西很少。怎么找到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东西才是要点。
关于精简的一些方法:
1、降低欲望:保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拒绝消费主义,不攀比。
2、追求精神的富足:保持快乐,开阔的心灵,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
3、生活方面的断舍离;不浪费,物尽其用。
4、最为重要的是心灵的极简,明白自己真正需要、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被外界的一些概念、名词遮住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