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益多网 0

半夏,光看这两个字、听这个音,就让人心动。半夏,正好处在初夏与盛夏之间,天气不冷不热,原野一片浓绿,既没有初夏那般稚嫩,也没有盛夏那般酷热。

《礼记·月令》讲到半夏,举出“夏至三侯”:“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夏日过半,天地不再一味的纯阳,鹿角开始脱落,蝉也能在渐感阴气之时鼓翼而鸣。而蝉鸣蛙鼓,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夏夜之梦啊。

记得小时候,每到半夏之夜,暮色四合,月亮初升,一家人就围坐在院子那棵核桃树下喝茶拉家常,晚饭也常常在树下一方石桌上吃。大人倒还沉稳些,孩子们就不消停了,头抵头,碗碰碗,比看谁家的饭稠饭香,比着比着,你的筷子伸到他的碗里,他的嘴巴搭到你的碗沿,一顿“共享晚餐”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完成了。饭罢肚饱,女孩子乖顺些,就坐在大人身旁,听爷爷奶奶说古经;男孩子就不同了,一刻也闲不住,不是在场院里捉萤火虫、蹦高高,就是上到核桃树上看星星、逗着乐。大人也不阻拦,任凭孩子们尽情玩耍。夏夜充满了温馨和谐。

“花开半开,酒饮微醉”,形容半夏最是恰当。半夏的妙处,是成熟中透着矜持,洒脱中带有余味,不跋扈张狂,不锋芒毕露,却将一种无处不在的欢愉包孕其中,就那么轻轻的、柔柔的,融融的、懒懒的,风轻云淡而意蕴悠长。

1686902612482.jpg

上中学时,我们一帮文艺男,办过一个文学期刊,刻板印刷,每周一期,刊物的名字就叫《半夏》。给刊物起这样一个名字,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当时我们学校有一位学妹,名字叫夏半夏。人长得漂亮不说,性格温文尔雅,学习还好,最重要的是,她对待男生,不像别的女生那样矜持孤傲,见人总是笑笑的,却不轻浮,男孩子对她既尊重又暗暗喜欢。在给刊物起名时,大家就不约而同想到了她,于是就把刊名定为半夏。遗憾的是,这个期刊办了半年就夭折了。原因是家长阻挠,嫌办刊耽误学习。所幸的是,手抄本的《半夏》仍私底下在同学们之间流传了半年多,直到我们高中毕业才告一段落。时至今日,每每想起那个忙碌而充实的办刊时光,心里仍甜甜的,暖暖的。

半夏时节宜出行。半夏之时,天高云淡,阳光轻暖,走在哪里,都是茵茵的绿,素淡的花。栀子、茉莉、玉兰、女贞,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都是绿叶开着白花,清净素雅,芳香袭人,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半夏本身。

半夏时节宜采摘。半夏前后,是一年中水果最为丰盈的时候。夏至往前推,有樱桃、枇杷、荔枝、杨梅;往后数,有鲜桃、大枣、苹果、柿子,这些都等着人们去采摘,去品尝。

半夏时节宜读书。张潮说,“读史宜夏,其时久也”,指的是夏日昼长,适合读卷轶浩繁的史书。其实,半夏之妙,除了昼长,更兼气候宜人,不仅适宜读史书,诗词歌赋,文学政论,什么都可以读。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正是半夏读书时”。

半夏还是一味中药。味辛带毒,花叶皆白,花期在夏至前后。颜师古《急就篇注》说:“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至半,故为名也。” 其块茎可入药,有镇咳化痰之功效。唐代张籍《答鄱阳客药名诗》云:“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一叶半夏,一样可以牵动骚客的诗情。

心属一人,花开半夏。半夏宛若优雅美丽的知性女子,到了半夏年华,青涩褪尽,如同夏花一般,全身心盛开着。开呀开,开得山青水媚,开得怡然自得,咋看咋丰盈,咋看咋喜人。多好呀,在最好的年华,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也是对人生最好的见证。

杭州灵隐寺有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值此微醉微醺的半夏时节,就让我们抛却心中的私欲与杂念,以一颗从容淡静之心,尽情享受这难得的美妙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