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极其容易陷入自己所编织的信息茧房中。
信息茧房指的是一个人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能够使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久而久之,人会像织茧一样的把自己困住,且不自知。
这种现象其实不是今天才有的,古代早已存在。例如中国古代《战国策》当中一则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这样一件事。
邹忌问自己的妻子、妾、还有客人自己与徐工谁更美,三人都说自己更美。当邹忌真的见过徐工以后,自愧不如。后来反思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他的妻、妾、还有客人共同给他编织出了信息茧房,好在后来自己意识到了,并劝齐王也纳谏,听真话,而不是好听的话、自己喜欢的话,后来齐国也得到了大治。
古代王朝中很多的君王,也重视纳谏,最著名的要属唐太宗李世民,开启了贞观之治。
这些敢于去戳破信息茧房的人,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若君王昏庸或者心情不好,容易被治罪。
作为普通人,我们不一定会有古代那些开明君主的自律和强大的意志力,也更容易陷入这种全是好话的信息茧房中。
今天的互联网世界,我们更容易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的加持下,喜欢帅哥的人会被推送帅哥,喜欢美女的人会被推送,美女,而不喜欢的也绝不会推送给你。
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永远是你想看到的。而不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悲观者能看到更多悲观的信息,乐观者能看到更多乐观的信息。
认为世界美好的人,看到的尽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认为世界糟糕的人,看到的尽是灾难、战争、疾病、污染等等……
本来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大家看到的都不一样。如同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井里面,这天空本来是同一片天空,但现在这片天空是每个人私人定制的,人被困在了自己的信息孤岛中,人和人之间变得越来越不同,差距越来越大。
是这些商家、互联网平台没良心吗?不是的,这是人性,是人人都会做出的选择,我们天生好逸恶劳,易受情绪操控,喜欢听好话。
那些不按照这种算法机制推荐内容的商家,最后都会被大众所淘汰,人们不会选择它。
信息茧房不会自己破,需要的是人像蝴蝶一样的主动走出来,去看看外面的真实世界。
《康熙王朝》里面太皇太后孝庄曾告诫康熙:“奏折这东西是最不能相信的东西,古往今来,多少帝王被奏折所误,直到赔掉自己的身家性命。”奏折里面看不见天下真相。
今天物质文明极度发达,人们可以享受到古代帝王般的待遇,今天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看见的内容,就像这一道道奏折一样的,群臣只会捡你想看的内容呈给自己,长此以往,自己便容易活成昏君。
我们需要多出去“微服私访”,看看人间真相,整日坐在象牙塔里面,这样是看不见人间真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