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的时候,我外公因为过度劳累中风,还好外婆发现的早,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急救。
住院的两个月中,本坚强的外公,掉了很多次眼泪,倒不是因为病痛,而是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
说实话,知道这些的时候我真的特别辛酸,谁都会有老的那天,那种深深的无力感,才是老年人悲伤的根源。
出院后,外公的性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走路的时候,明明已经踉踉跄跄了,但就是不让人搀扶。
有次我妈妈怕他摔倒,强制性搀扶他,结果还被他大骂了一顿。
我鼻子一酸,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外公的倔强与坚持,或许是为了维护生命后期的尊严吧。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国并不少见,根据数据预测:204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预计将占到总人口的30%以上。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20%以上,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达2.多亿。
老年人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不仅仅物质层面,心理层面也需要社会多多关注。
但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过得并不开心,“废物式”养老脱不了干系。
所谓的废物式养老,就是子女把父母当成“白痴”,试图包办一切,让他失去生而为人最基本的自由。
看似是在关心他们,实际上是在摧毁他们 。
而在这点上,我的表哥就非常智慧,他的父亲人很懒散,从来不运动,年轻的时候就是三高人群。
自从去年阳了一次之后,整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行了,表哥要求他运动,他却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表哥想了个好办法,承诺父亲,如果他坚持每天出去走1小时,他就每周回来陪父亲一天。
这一天,老爷子可就来劲了,每天晚上吃完饭都出去散步。
一开始不过是为了让儿子多回来陪陪自己,可不到一个月,自己就上瘾了,每天不出去走走就浑身难受。
表哥也很守信用,每个礼拜都会回家陪一天父亲,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也有人说我表哥这样太辛苦了,可表哥很聪明,他知道攘外必先安内。
只要先把大后方稳住,老人身体好了,他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去奋斗。
理查德·巴赫曾说:“真正维系一个家庭的纽带,并非血缘关系,而是生活中彼此之间的尊重和快乐”。
所以,人与人之间相处讲究的是平衡,不可能有谁永远占上风。
不管是3岁的小孩,还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与主张。
只有彼此尊重,找到彼此需求的交集,兼顾双方的利益,才能做出两全之策。
别让爱成为一场残忍的剥夺,中国式的父母,一生都活在奉献之中,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何不让他们在晚年的时候,做一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