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多,我越来越不能挺起胸膛,越来越没有趾高气扬的态势,越来越喜欢自嘲,而且自嘲的有点过度,习惯性无限的放低自己。比如,自嘲自己是个屌丝,自嘲自己是如何的low,自嘲自己一事无成……自嘲的话术和程度已经到了口头禅、家常便饭一样,随口而出,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对于美好的遐想。
例如,我会把不喜热闹、不喜欢家长里短、社交和宅,说成自己混的太差,避免尴尬,只能一个人躲起来发呆;会把去图书馆看书说成“太穷,去图书馆是为了去蹭空调、暖气和免费的白开水”;会把习惯性一个人吃饭、逛街、打卡的来去自由,说成“活的失败,没有朋友,只能一个人将就”等等。从不在他人面前肯定和认可自己,也因此在无节制的陷入自我否定的死循环中, 以至于让突然认识的陌生人认为我就是这样的穷酸样,只能逃离!
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没那么差,那只是一种自谦罢了,但后来发现,过度自谦的自嘲,时间久了,也真的会拉低一个人,会让你的认知和行为变的如出一辙的low!之前这样时,有朋友会说我,不要妄自菲薄,我没在意,继续着我认为的对!好像只有自嘲和放低自己,才能掩饰住我看似没有进展的坚持和进取心。
有段时间我陷入了低沉,心灵也受到了一定创伤。我知道,对于那时认识的人来说,这种消极的意识和行为无疑是对对方颜面的当头一棒,相当于直接把这原本自认为很成功的青年拉回了这些年奋斗的原点,多少有些侮辱了对方的眼光和品位的意思!
我开始反思、去端倪和揣测作为女性的自己……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我把这句话用到自己的身上,是否可以理解为:一切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或者说一个突破口?
从记事起,家人就说我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很烦,但我本性难改!正如我以往的行事风格一样,决定的事从不听劝,喜欢去自己体验,即使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有些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跳……
我从不违背自己的意愿,我知道即使求而不得、在万念俱灰之后,只要信念足够坚定,也一定会死灰复燃!以我的品性,只要是经历,我都会让自己成长。或许,最后就变成了机遇、或者自己一直力求改变的突破口……
所以,我吃了很多苦头,但我依然在笑……
我始终相信,不论想做什么,小火慢熬式的坚持是一种方式,偶然性的逆转和突破也是。所以,不论怎么,我都允许一切发生,好的、坏的一贯如此!不到黄河心不死是我以前的作风,我曾毫不掩饰的、几近痴狂的喜欢过一个遥远的人、也曾为了某种目的而毫无保留的、幼稚地选择相信一个人,最后犯了傻、撞了南墙,只能偷偷的躲起来抹泪!
也许对我而言,只有那些肆无惮忌的经历,才会带来心灵的抨击,也才会有质的飞跃和突破。
现在的我,在感受过人性的恶,在三观被颠覆后我开始听劝了,变得温和而淡然,遇事商量,不再执拗和自以为的对了,也开始理解、认可和接纳。
听着轻缓的慢音乐、端起水杯、品着茶、看着不远处形形色色的一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或思考、或痴笑、或发呆!
还是相信缘分吧!有些人的出现真的就是为了错过,为了教会我们一些东西,扭转一些时局,或者就是为了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助推器。
无意中邂逅了一个极其优秀的人,也是我最能与之深度交流、志趣相投的人。
偶尔,我会时常庆幸又欢喜的问自己,一无是处的我竟也能如此幸运的被真正优秀的人一眼望穿!如此这般情形,一而再的结识优秀,算不算是我的一种成功?
也许,他们的优秀也只是于我而言,是我自定义的优秀罢了,可能对别人来说却是那么的平平无奇,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和真正优秀的人,哪怕只是相遇,就已是上天的恩赐。习惯向内求的人不敢做其他奢望,只能择其优点而学之,努力生长成和心目中的优秀比肩而立的人!
我时常在朋友面前说自己活的失败,朋友便会问我怎么才算成功?
最近看了《犯罪心理学》,庆幸自己没有长歪,我想,这算不算一种成功?
看了很多女性文学,发现自己是主流中大多数中的一份子,没有偏执、狂躁和极端,那些优良的品质自己大都拥有,这算不算一种成功?
对比各种优秀的人物事迹,虽然自己总是后知后觉,但至少在一定的年龄,该清醒时清醒了,内心笃定而且通透,这又算不算一种成功?
很佩服朋友那股爱学习的劲头,不迷失,不被人左右,没有所谓的高学历傍身却能在职场上做到年轻有为,十余年的世俗工作和生活也没能消磨和改变他的习性和志气,依旧孜孜不倦的看书搞学习,始终对自己高要求,极度自律和坚持,有目标、有行动、也有成果!不急不燥、严谨认真的把工作和兴趣都做到了最好,所以他可以明目张胆的认可自己。而我,仍在飘荡,钱包未鼓,还有理想没有兑现,又犯了傻,所以只能选择放低和自嘲。
那何为成功?
每个阶段的定义不同,现在,在我想做的事上,我还是小白一个,还处于摸索阶段,但过去的我已不再是原本的我,静下来、慢下来,不急不躁让一切都有了可能!我不再无限制地否定自我,而是放慢脚步,像朋友一样去付诸行动,我说,这就是我的成功,虽然没成果,比着优秀,仍一无是处,但敢于有如此的思考和想法且付诸行动已比往日成功百倍!
成长,是自我塑造的过程,也是一段心的历程。与《你当向往你的山》中的主人翁Tala不同的是,生活在主流价值观下的我们,不需要重塑,只需要坚定的向前走!
人,生而不同,出生、成长环境和际遇不同,所以我们也不必苛求自己,只要我们能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节奏,然后去行动和坚持,认真对待生活,即便最后一事无成,那又怎样?只要活的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无愧于过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