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都知道,爱会消失,承诺会失效,人会走散,只是我们太执着,相信自己是个例外,可到最后无一例外。”——《消失的她》
这部影片无疑是今年众多剧目中的票房黑马,自上映就一路长虹,它的成功离不开其本身所具有的话题性。
故事中“李木子”的原型是两年前轰动全国的泰国孕妇坠崖案,婚后不久的王暖暖度蜜月时,被自己的丈夫蓄意谋财亲手推下悬崖,由亲历者揭开伤疤讲叙,涉及到感情和人性的思考更是把这部影片推到了新的高度。
有人说木子是恋爱脑,在感情中一再的原谅和迁就何非,最后才有了悲剧式的结局,也由此观众把这部剧称为“反恋爱脑神作”。
恋爱脑这个词想必都不陌生,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一旦对某个人动心,那么和这个人相关的一切,可以非常无条件的信任这个人,并且没有心思和能力处理好自己的生活。
在此,我并不想用这个单薄扁平的词去形容木子,在感情中,她并不糊涂,只是太善良,低估了人性的恶,生活环境的干净致使她接触不到社会的黑暗,想象不到一个品德败坏的人内心里腐朽的灵魂,然而,善良不是原罪,人性才是。
善良没有错,但是给错了人,或许就是行将踏错满盘皆输,即使是在感情中,在保持善良品质的同时,也要警醒他人的恶。
感情里不要那么的相信童话,要学会去考量。
一眼钟情可以说是爱情剧中的经典桥段,影片中也利用了这点,何非与木子的相识表面上是始于一场潜水,不熟水性的女主被身为游泳教练的男主救起,紧接着男主一见倾心开始追求,然而实际上只是两个寻常男女的偶然邂逅,这个虚伪的恋爱表象只是男主蓄意算计的阴谋。
何非身负巨额欠债,在得知只见过一面的女人是富家千金,并且父母双亡后展开了追求,想方设法的投其所好,带木子去看向日葵花海,日常短信嘘寒问暖,试问,哪个女生不陷于浪漫和细节,再加上何非追木子的时机,正是木子经历创痛,情感脆弱之时,对于她而言,何非的出现更是一种救赎,完美契合自己的男友就这样让她义无反顾陷了进去。
记忆中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遇到一个各方面都跟你完美适配的人,你一定要小心,没有这样的人,他一定是有目的接近你的。
剧中的何非便是如此。
出生贫苦又是赌徒的何非在木子喜欢上他后,利用木子对于父母车祸的心理应激制造了一场车祸,使得木子更加依赖他并借机求婚,在他们很快闪婚以后,何非的本性暴露了出来,第一次承认自己是赌徒时,木子帮他偿还了赌债,奈何他死性不改,再次去赌,木子很果断提出了离婚。
生活在温室没有见过地底下的人,他们或许理智上很清醒,但情感上仍旧还是抱有期待。
当木子向何非表明不会帮他还赌债后,也由此引来了杀身之祸,这时,一个惯于表演的赌徒,再一次饰演了一个忏悔者。
他精心准备了一顿烛光晚餐,表示自己已经痛改前非会自己想办法还债,并且带木子去旅行,去看承诺过她的海底看星空,此时的木子已经知道自己怀有身孕,见他真心悔过也不由心软,再一次给了他机会,她厌恶何非赌博,却从未质疑过他的真心。
杨绛先生说:“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更不要低估人性逐利的规则。”
梵高的《星空》是木子最爱的画,也是她与爱人的相识相知,同样是星空,同样是那个人,在她沉浸在爱中的时候,殊不知这一片海底星空是她的葬礼。
万丈深海,明月星空下,木子看着锁上牢笼远去的何非,不断比划着他曾教给她的求生手势,这个时候对于这个人木子还是抱有希望的,她从颈上拿出一直挂着的B超图片,想让何非看看他们的孩子,可是他没有回头,利益已经蒙住了他的眼睛。
曾经带她见过天堂的人,这一次送她进了地狱,哀莫大于心死,莫过于此。
最后她亲手摘了氧气面罩,溺亡于深海。
别高估感情,别低估人性,幸运的人有,而恰好的那一个却不一定是你,再深厚的感情,也有弱点,它并没有你想象中的刀枪不入。
对于歌手张某某的事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重病的她需要金钱治疗,而她的父母正在闹离婚,母亲为了不让父亲带走财产,擅自卷走女儿所有的积蓄然后消失,连治疗的费用都只能向朋友暂借。
亲情尚且如此,又何谈爱情。
人性的丑陋之处就在于此,明明自己怀揣着私心,却苛求别人对你大度,有些谎言杀人不见血,有些伤害足以诛心。
我们不要总想着去救赎别人,也没有多少人可以被救赎,我们要做坚定的爱己主义者,在有限的力量下做自己能做的事,就足够了。
长期生活在蜂蜜罐中的人也要试着去理解外界的风雨,农夫与蛇并不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也是一种关于人性的写照。
记住,可以期待爱,但不依附于爱,你尽管善良,真诚和善良永远都没有错,错的是没有分清对象,所以我们需要反省的是自己的眼光和见识,而不是怀疑自己的真诚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