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旧友,一通闲扯。
友问,闲暇时都做点什么?
我说,唱歌。
唱歌?你唱得很好吧?
不好。大白嗓。五音不全。
都怎么唱呢?
一人独乐乐,二人互切磋,三人有我师。
怎么就喜欢上唱歌了?
我说原因有三:
其一,听说唱歌能增大肺活量,对气管有益。我气管不好,所以就唱了。为了喘气痛快,也为了省药。
其二,从小爱听歌也爱唱歌,只是唱的不好,所以“深藏不露”。唱不好也唱,没办法就是喜欢。
我故意停下,不再说话。友急了:其三呢?
其三,生活已经够沉重了,为什么不让自己放轻松一点呢?
友点头,表示赞同,说以后要跟上我,也学着唱。
上小学和初中时,村里有高音喇叭,天天播放那些早已唱得烂熟的革命歌曲,要不就是革命现代京剧。八部样板戏,随便挑出那一部、那一段,我都会唱。不过像《白蛇传》、《贵妃醉酒》这些是没有的,牛鬼蛇神不允许有。
那时家家装着有线广播,后来有了收音机。我家的收音机是全村最早的,父亲听京剧的时候我跟着听,他不听的时候我接着听歌,使用频率很高,电池换得勤,母亲老抱怨费钱。
八十年代,文艺大繁荣,好歌出了很多很多。那一时期的众多歌手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至今熟记于心,唱起来也不含糊。那时我还买了不少小册子,32开本,薄薄的,里面全是歌曲。还有就是那种小歌片,折叠的,字很小,都是新歌。电影院门口能买到。
就是那一时期,我学会了识谱。先学会唱歌,再倒推回去学简谱。不精,简单的歌能哼出来。
如今电视、电脑及网络早已普及,还有各种娱乐平台、大街上的KTV,有人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录音棚,那感受肯定不一样。不过更多的还是那些拉着音箱活跃在公园、广场、河边的“个体户”。以“个体户”为中心,聚集了很多歌唱爱好者,人聚集多了就互相成了歌友。想唱了就凑起来,可着劲地唱。
听过不少人唱歌,有的演唱水平很高,叫人听了很享受。
高手在民间,一点不假。
我有时也忍不住站出来献献丑,吼几嗓子。重在掺和吧,图个乐呵。
生活不能没有歌声。尽情地歌唱吧,让烦恼远离你,让欢乐时光伴随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