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一地鸡毛》读后感

益多网 0

和这本书算是偶遇,刘震云的名字并不陌生,在文坛赫赫有名,电影界也是如雷贯耳,只是尚未完整读过他的一本书,恰巧,微信读书上推荐了《一地鸡毛》,嚯,十几万人在读,九分以上的评分,相当高了,于是,花了十一个小时读完,意犹未尽。

这本书集合了几个短篇《塔铺》、《新兵连》、《头人》、《单位》、《  一地鸡毛》等,每一篇篇幅不长,读起来很顺畅。

虽然这本书写在20世纪九十年代,但小说里描述的鸡零狗碎的生活细节和当下生活并无两异,只是生活的年代不一样,烦恼不同罢了,日常细枝末节,工作、家庭每个人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甚至麻烦,有的牵针引线容易解决,有些一团乱麻不就成了一地鸡毛。

1690531353906.jpg

这本书在当时有很高的评价,获得多种文学奖,被冯导拍成电视剧后更是名噪一时,这本书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如何写实呢,一斤豆腐忘记放冰箱放馊后引发家里一场争吵,小争吵被夫妻二人放大又引发大争吵,因为保姆、单位、老家来人等是是非非使家里变成一地鸡毛,这是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确实很写实。

我尤其喜欢《塔铺》这个短篇,大概故事的结局充满了不甘、遗憾、可惜等多种情绪吧,所以本能的合上书籍闭上眼睛沉思一会儿。一群年龄不同的人共同来到条件简陋的高考复习班,期望通过恢复的高考改变命运,可改变命运的不是高考,这几个月的复习同样改变了很多人。

其实写恢复高考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有很多,为何这篇让人唏嘘不已,可能就是被人们评价的那样,写实主义,能想象得出来,在那个精神和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一些人企图抓住高考这颗稻草往上再进一步,这里面甚至有三十岁已经拖家带口的王全,顶着家里负担和老婆责骂内外煎熬读书复习,最后的退学,有些惋惜和无奈;这里面有家庭贫困父亲重病的李爱莲,最后为了给父亲治病放弃高考嫁到隔壁村,留下让人心凉的背影。

底层小人物穷且益坚,多数人依然逃脱不掉贫穷的魔抓,过不上想要的生活,大概就是我最深的感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