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加密的备忘录,里面装着我生活的全部期盼。
一直想不明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但既然有让我坚持生活下去的理由,就得找到生活的动力吧,我的动力来源于期盼。
我把想要的生活,以清单的形式,把每份期待物化并罗列出来,就像是细化在生活各处的愿望清单。我喜欢独处,所以我的小窝就几乎成了愿望清单的载体——比如我想要什么样的小窝;再具体由哪些功能房间组成;细化成每个房间里面有哪些东西;还能详细到一个品类有多少种可能……简单打个比方吧:理想小窝里的房间有个厨房;厨房里又有锅具这一大品类;锅具有空气炸锅、炒锅、电饭锅、蒸锅、高压锅等等这些可能。当然也不仅仅只对小窝有所期待,我也会期待像是旅游、提升自己、改善父母生活、优化生活方式等等的可能性,只要是想做但是还没条件或者还没时机实现的事,我都会记下来,这么想来,可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怕健忘?
它们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能当成是我在一定时间或者说经济积累下,可以实现的待办事项,就像是摆在眼前的奖励,不至于浮夸但又充满希望。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可能是某些幸运儿的起点,甚至在起点之下,但与我而言,是我一步一脚印的见证,我依然有资格引以为傲。
昨天朋友新租了个房子,是她喜欢的大露台,她说光是坐在那边看星星看月亮,就觉得一切被治愈了。我说,未来可期;她说,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未来可期的显示含义。可能这就是有所追求有所期待的意义吧。
我喜欢文字形式的记录,列表、清单也是其中一种,清晰的脉络会让我有莫名的舒适感,但把期待的生活以文字形式存在清单里,确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曾经我觉得这是一个有些难以启齿的习惯,仿佛大人眼中那些在作文里写着“我的梦想是当xx”的小学生,以及把每天要吃多少东西、玩几个玩具都写在笔记本上的小朋友,如此天真幼稚,但当我成为小大人的时候,我才发现大人其实也会羡慕那些有梦想并且敢于宣告世界的小孩,也会想要有简单的满足感,都说无知者无畏,但畏首畏尾的就一定是有知者了吗?
昨晚又进行一次整理,让我彻底认可不该以此为耻的想法。
我不记得从多久以前就开始写这样的清单,大概是在还没毕业的时候吧?那时候我无比向往离开学校后的独居生活,于是我的清单就会出现独居、小厨房这样的字眼;我会不定期整理一下这个备忘录,因为有些新的想法需要更新,当我看到一些以前写下的内容,原来我现在已经拥有很多曾经满怀期待的东西了。我把已经实现的整理在前面做出标记以区分,太久远的愿望现在看来确实有些幼稚,原来我也可以这么轻易实现那时候的梦,我会删掉一部分,然后保留相对近期的,好像是在证明实现愿望的可能性,以及满足这颗眼巴巴的心。我又添了一部分清单内容,我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它们才能像我曾经期待的“独居、小厨房”这么触手可及,但我会一直等待这天的到来,并为自己应援欢呼。
可能终其一生我也不能实现这备忘录的所有期盼,因为日子在进行,我会进步,期盼也定会随着我的心智发展壮大,倒也无妨,反正我永远有所期盼,永远会在生活里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