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心即理,天下无心外之事,心外之理。
他的学生反驳说,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这些都有很多道理需要学习,不学心恐怕不知道吧?
王阳明解释说,若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
比如此心若无人欲,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
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因此,我们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至于忠孝等得知识礼仪,当然需要学习,只不过学习一次也就会了,不是核心的点。
王阳明又说,如果说懂得这些知识,或者按照这些知识去做就算忠孝了,即使内心不是这么认为的,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多是虚伪的人,谄媚的小人也就是我们提倡的人了,这当然不对。
心即理,是王阳明的核心观点之一,我们几乎所有人的所学都是朱熹理学的观点,即去万事万物上学习道理,而王阳明认为朱熹错误解读了经典,进而提出自己的心学理论,朱熹晚年也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时至今日,我们还在学习朱熹的理论,王阳明的理论并没有被大部分人所知晓,更不用说日常使用了。
心学广博,这里不多说,今天想聊的就是上面的心即理,王阳明与学生的对话,解释很清晰了,想起来很多年前上学的时候,自己去学了很多东西,做了很多事情,经常有人问我:谁告诉你做这些事情?实际是没有人,我只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每一个想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恰好是大家认为很有想法的事情。
其实,这些年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怎样生活,我未来,现在该做什么,其实就是一直在问自己的心,心定了,清晰了,其他事情,决定就顺理成章啦。这也许就是心即理的一个映照啦。
所以,不要纠结,不要彷徨,多去问问自己的心,然后做好当下的决定,未来就会自然清晰的展开。
愿心无挂碍,相信自己和时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