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昨天被求婚了,凌晨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视频——标题为“意料之中,惊喜之外”:粉色的房间粉色的气球,还有一颗溢出屏幕的粉色的少女心,投影上播放的是两人甜蜜的历历过往,照片墙拼凑成一颗爱心的形状,好友们的欢呼声、祝福声早已盖过了烘托气氛的音乐。男主的单膝下跪,女主的害羞落泪,和偶像剧里极度相似,好一幅美好又梦幻的画面。
周一一早回到公司,该同事就被大家层层包围,大家都在起哄,让这位同事从头到尾描述下,每每描述到“惊喜点”女同事们的尖叫声就到达一个顶峰。为了让自己不要显得太冷漠和不近人情,我也在旁边长长地“哇哦”了几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生活的热情开始下降,“惊喜”、“浪漫”、“仪式感”、“对某种节日、某些感情的、某个远方的憧憬”都在逐渐离我而去:
明明几年前,还有着想要在生日蛋糕上点一根带年龄数字的蜡烛的执念;
明明几年前,还是一个会期待跨年夜倒数3—2—1的人;
明明也就是几年前,还会为了见许久不见的朋友而买新衣服化妆打扮的那个人;
明明也就是几年前,还有一个时不时要搞个在线文档来点人生规划、来点todoList的人。
现在也不知道怎么了,总之就是觉得以上一切都很——“虚无”。那种靠外界来填满自己的随时都要失去的不踏实感。
现在的所理解的和所期盼的快乐,已经和几年前截然不同了。如果要用几件事概括一下,我愿意概括为——心态好、吃得好、睡得好。
心态好,这一点要做到真的太难了。坦然面对得失,真的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修炼到的境界。尤其是这两年,就满脑子都想要搞钱又搞不到钱的那种无奈感,常常把自己搞得很心累。
吃得好,对于打工人来说可太难了,三餐不准时、外卖吃到呕、便秘常伴随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所以幸福于我来说就是一顿有荤有素、吃了不便秘不拉肚子的饭菜。
睡得好,也可难了,白天的时间都被资本家以低廉的价格买走了,只有晚上才能与灵魂共舞,自然是舍不得睡的。有的时候压力大烦心事多,也根本睡不着。所以有的时候把手头上的事情都忙完了,又恰好遇到心情和天气都还不错,就能睡个漫长的好觉,这真是莫大的幸福啊!
现在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自给自足、保持好奇、还有足够坚强的人。
自给自足。人无论到哪个阶段,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靠别人得到的东西,随时都要担心它有失去的风险,我想要踏实的感觉,又自尊心极其强烈,所以其实还是经常告诫自己,不管上班如何艰苦,在没有找到别的出路之前,是不可以不上班的。
保持好奇。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AI、自媒体催生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创意的碰撞实在太有趣太有意思了啊,比起以前追求的“仪式感”,我更欢欣于“获得”和“了解”某一种新理念,然后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大脑中和文字中。
足够坚强。老实讲,毕业后,过得并不算很顺利,没有很好的学历,也没有很出色的能力,空凭一腔傻乎乎的热血活到今天,在那些有清晰规划的人眼里就是一个“蠢货”。所有关乎职场的、人性的冷暖都尝了个遍。前不久在网上刷到一个段子,说是在大城市里漂泊的打工人就跟宫里的太监宫女一样——虽说见了点世面,但是没有未来、也没有孩子。回味这几年,才感觉到网友的总结无比精炼。说到这里,又要被一部分人抨击了——谁让你当初不听话好好待在家!还是那句话,伤害人的方式有很多种,不理解就责怪是其中之最。古人都说“吃亏是福”、“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我一点都不赞同。但是我很认同一点,那就是人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相应的代价,选择安逸,那就要接受平庸和无聊,反之,就要接受不确定性,做好人生随时都要归零的准备。
关于自己今年到底是20几岁这个问题,常常要算一下才能准确得出。过了25岁以后就好像再也不愿意记住年龄这件事。这几年心性方面有着上述的变化,到底是成熟呢?还是老去呢?
是成熟还是老去都随便吧。也许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阶段交替着往前,往前,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