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圈,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益多网 0

有一个著名的定律来自20世纪9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所提出的“150定律”,也就是后人经常会在嘴边谈及的“圈子定律”,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周围会存在什么样的交际圈,取决于你身边的148个人,很有意思吧,其实这条定律主要指的是: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这个数字四舍五入就是150人。

如何选择这150人,又如何处理这150人的人际关系圈,将其围绕成一个整体,这体现着一个人的社交格局。而社交圈,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1、居必择邻,交必良友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优秀的人,他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处世哲学,不仅在军事上有所成就,在个人社交圈上也很优秀,注重品德培养,拥有浓厚的家学,教子有方,从他求学期开始到担任京官,他的一生都在结交有志之士,学术上互相砥砺,事业上互相扶持。

回顾他这一生,你会发现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除了他个人的学识修养外,他还有很多优秀的朋友圈。为此,他曾说过:“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的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他不仅对他自己的朋友圈慎重,还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交友的规则。如他总结的交友原则“八交”和“九不交”,八交指的是交胜己者、德胜者、趣味者、每事吃亏者、直言者、志趣远大者、惠在当厄者、体谅他人者;“九不交”则指的是不交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不孝不悌者、迂者、落井下石者、好占便宜者、德薄者、全无性情者。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一起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是否有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

依稀记得看过一段采访,董永辉在回答一个小朋友的问题时,说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说能力是下限,但机会是可以让人的上限不断拔高,就如你的朋友圈,是否给你这种机会让你往前走,激发出你的潜能。

1700034783630.jpg

2、舍弃无效的社交,结识真诚的灵魂

拿出手机,看看你的微信朋友圈,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大几百甚至上千的好友,是不是就觉得相识满天下,可是真正能交心的又有几个人,能找到几个人来聊天,知心能几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沉浸在“朋友满天下”的幻影中。但真正清醒优秀的人,会舍弃无用的社交,去结识真诚的灵魂。朋友圈那么多人,也许很多是无效的社交,所以不用在意那些无用的朋友,在意的就应该是真正的真诚的朋友。

著名的作者三毛说:“知音,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朋友之乐,贵在那份踏实地信赖。”肤浅的人,要的是哗众取宠的观众;深沉的人,求的是真心真意的知己。来来往往,大家皆是过客;相伴同行,才是知交。

3、勉强自己合群,不如放过自己独处

独处,是让自己深刻反思自我,在独处中找到自己。

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会跟其中的部分人打声招呼,会和更少一部分人熟悉起来,最后会和少数人变得亲近。但最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消失在人海。如你曾经的小学同学,曾经的中学同学,曾经的大学同学,现在在你身边的又有多少人?

人生的社交圈,决定了人生高度。漫漫人生路,百态人生任人选,遇知己,幸之,遇小人,弃之。人生,开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