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里正在播放介绍北京的画面,老公问我,什么什么地方你去了没有?瞧,这就是你去长城经过的地方!而我,瞅了一眼电视画面,所有线路和景致,显得那么陌生。
我承认自己是个路痴,脑子也不太好使。所有过往,童年、青少年,那些青葱韶华,那些峥嵘岁月,在我脑海里留下的痕迹特别少。不晓得是小时候苦恼太多,就学会了刻意遗忘,还是真的记性不好?没有那么多“烙印”,无论是苦痛还是喜乐,于我,过去了就过去吧,抛在脑后,不“反刍”。只活在眼下。
放下我执,方可明心见性。
不懂佛法,却不敢有丝毫亵渎。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外出游玩,喜欢去寺庙里走走,以一颗虔诚而自在的心,慢慢悠悠,不惊不扰,只默默的看着那些手持燃着的香火跪拜在神灵脚下祈福的信徒……袅袅烟雾,升腾空中,似要带走那些叩首朝拜的人无法诉说的半生出走的故事一样……那一刻,我在熙来攘往的众生里看见了自己……
现如今,能看淡浮华,安享简单与素净。常常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外出,一个人做着手头的事,沉静而笃定,甚至习惯了独来独往。一个人高兴时,可以是热闹非凡的欢愉。与人相处,身在繁华,心却是安定的,甚至是寂静的。
喜悦安然,不曾有一丝寂寞或寂寥。
安之若素,自在随风。
这样的心境是我喜欢的。跟朋友聊天,她说几句话过后,有豁然开朗之境。跟学生在一起,教与学相长。
人与人之间,少一些逼迫与威胁,多一些鼓励与肯定;少一些言词激烈,多一些春风拂面;少一些盛气凌人,多一些赏识与肯定;少一些苛责,多一些俯首倾听;少一些“都是为你好”,多一些“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了解人性,方能理解“存在即合理”。
这个世界很大很大,一个个生命个体很小很小,但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值得被尊重。所以,眼里有生命,就不会假借“爱的名义”胡作非为。
这些日子,偶有回忆,想起小时候仅有的几个画面,那时候看多了穷凶极恶,身边充斥着家暴和虐待老人的事情。因为上学,见识了文学世界里的温柔与浪漫,就特别反感讨厌那些野蛮和无知。因为上学,尝试与那些人那些事抗争,即使失败,即使“伤痕累累”,从不后悔,因为有种子在心底发芽,渐渐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今,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而行,不再执着于过去未曾达成的愿望——功成名就,只默守一颗平安喜乐之心。
这些日子跟着短视频学习钩花,虽说技术含量不高,但对基本针法的熟练掌握,以及完全理解博主的讲解,能一针不差,完成一件件作品,让我更加确信,生活中 ,但凡想做成事,都得在做中学,不断修正,不断精进,没有做不到的!
人生至此,需要学习,接受新事物,挑战自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修行,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