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游戏,不断升级战斗力才能打怪升级

益多网 0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中写道: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最初读到的这句话时候,不以为然,想着既然是平凡的人生应该没用尽全力才是。直到刚读完他的另一本书《人生的枷锁》才突然有种灵魂被敲醒震碎的感觉。

在这本书里,毛姆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很多很多人,人物故事都很丰富,心里状态的刻画非常精妙,其中不乏大量有理想有目标的人,过完了潦草平庸的一生。他们都努力过挣扎过,沉沦的无声无息。

我从书里的故事和人物,看到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画面,心头一紧不禁感叹,能用尽全力,过平凡的一生,那也是这个世界的幸运儿。

这个开头的基调可能会有点灰心沉闷,让人有不太美好的感觉。我们总是更加倾向于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人间多么值得。

罗曼.罗兰有一句话: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的最强烈的感受。看见生活的美好,也看见她的黑暗和残酷。但这不影响我怀揣着一颗有点盲目乐观的心,继续为了美好生活努力着。

只是心里知道,在生活中,会时不时的被各种迷惑不解所困。每次当我特别强烈的渴望,驱使着自己去要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大概是当下遇到了一个急与想“破解”的一个疑问,或者是一种糟糕的情绪,需要着陆。

而这本书的人物和故事都足够丰富,能帮助我们启发我们找到一些参考答案。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人生的枷锁,我们总是努力地挣脱一个枷锁,又发现自己进入了另一个枷锁。

枷锁我把他理解为“功课”或者“实力”,就像升级打怪游戏一样,我们在不断打怪中,升级装备升级战斗力,最后才能顺利通关。

有时候或者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会卡在某一个游戏关口中怎么也过不了关,那极有可能是有一些技能没有解锁,有一些能力还没有积累够。只能在这个功课里遨游挣扎,寻找出路。

比如书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在选择职业的路上,经历了从牧师、会计师、画家、医生这几个选项,每次都是认真学习付出时间精力,努力去争取,且历经波折,最后走上了自己父亲的职业医生,竟做的如鱼得水,比资历老的医生更受病人的喜爱。这算是在“职业”这一选项中,冲破了一道枷锁,更近一步知道自己心底所想,形成自己的一些生活准则,不触碰某些底线,比如投机取巧和冒大风险等。

我也想到自己从高中到大学选学校选专业,再到毕业后换了各种工作,历经波折磨难才一步步清洗,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这个不断选择不断努力不断放弃的过程中,才解锁了职业选项这个功课。

就像书中写道:

我蔑视那些瞧不起金钱的人,他们不是伪君子就是傻瓜。金钱好比人的第六感官,没有它,你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他五个的作用。人们并不要求巨富,只要求足以维护人的尊严,不影响工作,做个慷慨、直率、自立的人。

除了职业和金钱以外,还有一些普遍意义的“枷锁”比如:

——盲目的信仰。希望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听到心里的祈祷,帮助自己,逢山开路,遇水填桥,想啥来啥。

——爱情的魔障。自己喜欢的人总让自己痛苦万分,人财两空。可是喜欢自己的人,对他却产生不了爱情。不是爱错就是错过,总是很走不进彼此的世界。

——妄想和执念。画家的生活总让人觉得自由奔放很艺术富有激情又充满自由。可是当一个画家,和想过画家那样的生活是一回事吗?

像书里很多并没有艺术天分的人,一心向往“画家的生活”,沉浸在自己的妄想中。自己希望的想要的,和自己以为那是自己想要的真不是一回事。如果被现实狠狠的“打脸”,还是要用结果导向思维好好梳理一下。

……

生活有时候是不舒服的,甚至是痛苦的,抗争还是妥协,有多少种解决的方案,这些都得靠自己去发现,没有人能教会我们。正如菲利普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终于找到了自我和生活中适当的位置。

在我这个不老不少的年纪,还不敢对人生这么宏大的主题有什么独特看法,只是渐渐明白,单纯的懂得一些道理,必须加上经历后,才是自己明白的道理。

书里有一段对人生隐喻的描述特别棒,大意是说,人生就像织就一块有美丽图案的地毯,当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候,将为完成图案而由衷的高兴,他就像艺术品一样珍贵,但是只有自己知道,随着死亡降临,美丽图案的地毯就不复存在了。

这个说法可能似乎更接近于人生的意义和真相,张爱玲也说人生就像一块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但是总觉得有点灰暗,我更喜欢季羡林老先生的一段话,不喜不惧又有诗意:

我知道,

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

更笔直,

更平坦,

但是我并不恐惧,

我眼前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