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脑开心养成记

益多网 0

很多时候,我看到眉头拧拧的人,会有点不知所措。我能感受到他内心里在压抑自己的不耐烦,压抑自己的怒气。我知道,他想要找到一把钥匙,试图打开自己目前的困境和疑问。

早晨,我和我家小哥聊天,我说我最近对《金刚经》里的那句“一切法皆是佛法”又有了一点感悟。

我从前玩《王者荣耀》,总是希望自己可以打好,也自认为自己打的不错,但我从来没上过王者。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个双排车队,他俩一个韩信一个吕布,顺风速战,逆风就发育等机会。那天的胜率基本在80%以上,我就顺利的上了王者。

从那天开始,我明白了一件事,无论是我对游戏的理解,还是我的操作,包括团战时机,所有的这些我通通是一个小白,而我竟然一直觉得自己玩的不错。

所以,从那天开始我改变了我自己,我不再觉得自己了不起,我开始接受比我强的人很多很多,而跟着队友混分儿也没啥可被看不起的,反正既然想赢,队友们开开心心上分也挺好,就算没赢没上分,也没所谓,没必要觉得自己得了败方MVP就了不起就没责任就可以骂队友。而我以前会觉得败方MVP就是自己牛而队友菜,输也是输在队友。

通过这次上王者的经历,我想了很多,一个是即使自己是真的牛,游戏输了,也没必要不开心,因为来游戏就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找气。一个是人外有人其实人外的人外还有人,大牛的人多的是,顺风别嘚瑟,逆风别起急,越逆风越要学会等,越要沉住气,越不要情绪崩盘。一个是遇到强者带带自己,是一件幸事,虚心接受命运带给你的好意,享受这份好意,挺好!

我想了很多,也就收获很多,我越来越让自己学会柔软,学会接受他人的强大,学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会放下自己强驽着用力够。

恐怕这便是“一切法皆是佛法”的意思吧——生活处处都是学问,都是佛法,都在为我们讲道理,告诉我们莫强求莫执着,告诉我们“放下”两个字。

眉头拧拧的时候,我想说,放下吧,疑问和执念,放下它。

人活一世,哪怕修行不出个什么样子也没关系,但至少该落个开心。

出来吃饭是为了吃个开心,抚育子女是为了开心,跟朋友相聚是为了开心,与爱人相偎是为了开心,回家尽孝是为了开心,工作挣钱还是为了开心,兴趣爱好更是为了开心,玩个游戏还是为了开心,旅游读书也是为了开心,爬山游泳跑步骑车还是为了开心,养花遛狗撸猫依然是为了开心……

既然都是为的开心,为什么这许多本该开心的事情,勾引出许多烦恼呢?

因为我们执着于一个我相。

我相是一个佛教词汇。精准的意思我没法叙说,我说个我的简单理解吧,我相简单理解就是对自我感受之执着。

比如生活中常有人觉得自己委屈,这个委屈被自己抓着不放,连吃个饭也时时想起自己的委屈,于是饭桌上一个小事,就勾起自己的不开心了。

比如有的人给自己裹满盔甲,觉得自己假如不硬,就没法生活了。其实呢,这身盔甲把他封闭了,他觉得周遭都指不上,其实是他的盔甲没有给周遭任何表现的机会。就像我之前玩游戏,队友一旦没发挥好,逆风了,我心态就崩了,恨不得开麦骂人。其实就是我认为自己是“玩的还可以”的,而队友我是带不动的,于是因为我的自我感觉良好,使得我从一开始就已经把队友当做很菜的对象了,游戏进度有一点点崩,就仿佛印证了我的预估,于是我就受不了了。

裹满盔甲的人呢,其实是给自己预设了一个莫须有的前提——身边人的都是菜的,都指不上的,都是不符合我要求的。

我曾经也满身盔甲,不但都是盔甲还都是尖刺。后来我从周遭的人身上只找他们的优点,忽视他们的缺点。从此我便总能无脑开心了,因为我知道我哪一方面可以依靠他,而他哪一方面需要依靠我。

我相的概念其实非常大,自我感受之执着只是最浅层的一层。不过呢,我觉得这最浅一层其实对我们大众来说已经是难的。一个人放下自我的感受,那得有多宽的心啊。没错啊,就是要宽心,咱们劝别人的时候老说,得放宽心,得看开点,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但怎么操作呢?

就先从放下自我感受开始,情绪的出发点其实是从自我感受的爆燃开始的。一件事,突然的让自己的怒气或者委屈这样的自我感受增加了,于是情绪也就引发出来了,表现形式也许是悲伤,也许是大怒,还有可能是暴躁引发摔打甚至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的破坏后果。

如果我们先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锻炼自己,比如老公喜欢乱扔袜子这件事,或者马桶圈到底是放下来可还是支起来这样的小事,就从这样无关痛痒的小事开始,锻炼自己别把这种小事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很多小事,与咱们的家庭地位,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没有关系,就算真有关系,一个人的地位不是通过这种“等靠要”闹来的,而是靠自己真的立起来的。

要我说,一个人的价值和家庭地位甚至跟挣多少钱都没关系,真正有关系的就一样——格局!没事纠结小事的人,格局太小,每一次的不开心每一次的闹,都是一次作茧自缚画地为牢,都是在把自己与周遭隔离开。

打开自己的格局,就是打开了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宽起来。宽心这件事,是可以自我锻炼出来的,“一切法皆是佛法”,生活中点滴小事,都可以锻炼自己,但关键是自己要有意识去锻炼自己,多思考,而不是多抱怨。

思考是以局外人的角度去想,很多人总结了半天自己的生活反而非要揪出一个责任人来埋怨一下,这就是庸人自扰了,等于还是任由自我感受控制自己了,以局外人的角度,把自我感受剔除,去看看自己的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要看看对方的不容易。慢慢的就锻炼出来了,心也就宽了。

什么马桶圈该怎么放,外头上公共厕所怕脏撅着屁股照样尿了它,对不对。没必要在家就觉得马桶圈上升到了什么家庭地位、爱与不爱的大事上了!

什么扔袜子,愿意给他捡就捡,不愿意捡扫把簸箕伺候就行了,他找你要袜子——什么袜子,你不是扔了吗?什么没得穿,我不是给你买了吗?什么现在没了,你不是扔了吗?哦,你说你不是要扔,好的,你不放脏衣篓里,我还以为你不要了,下次你别乱扔了哦,么么哒大宝贝,亲一个——生活中,需要学会装糊涂,苦口婆心只会让自己口干舌燥,还徒增委屈,还养出个大爷来。

对了,养孩子也一样,说得再多,也只是一个口干舌燥。提出你的要求,然后你从来在这一点上没有妥协过,就可以了。孩子和我们的相处,就是一个不断触碰彼此的底线的过程,其实与任何人相处都一样,就像国界线一样,我们与别人相处,国界线不能够都碰到,但跟孩子相处,彼此碰底线是碰的最多的,多到可以连成一个国界线。

我认为,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他合格的地方在于,他的“国界线”从来不会因为爱,而做出退让,因为只有这样,才说明,这个父亲母亲是真的承认孩子的人格的。我想,作为家长不用去评价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如何的去溺爱孩子,家长自己把自己的“国界线”守好,孩子我爱你,但你在这一件事上违背了我的价值观,我不允许,我不会支持你!至于其他人对你的容忍和支持,与我无关!

很多时候,我们的态度,比我们的苦口婆心更重要也更有效。

遇到事,第一不要怕,第二不要怒,第三马上接受它,第四分析它,第五解决它。

打个比方,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三步,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里头关上冰箱门。

这个笑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任何事情都让它是它本来的样子就行了,就这么简单!

最近读了一点《致加西亚的信》。

送信这件事,其实就是让事情是它本来的样子就行了。第一别怕,第二别恼,第三动脑筋想办法,第四解决它。

生活就是一件小事叠着一件小事,别让自我感受成为自己的阻力,别让自我感受放大事情的困难,任何事任何困难,它只是事儿,任何人任何难缠的对象,都是人。人和人没有大区别,都有其性格中的强硬和柔弱,任何事也都有其升势和降势,终归都可以过去的。

就像,玩游戏一样,顺风别嘚瑟,逆风别着急。放下自己的自我感受,让自己等一等,观望一下,然后再看是主动出击还是静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