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在一瞬间

益多网 0

从初中开始,由于爸妈需在外工作,我就一个人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一个人买菜做饭,一个人打扫房间等所有家务,父母交代什么就做什么,让父母省了不少的心。这也许在大家眼中就是那种乖乖女的形象吧。

但只有自己心里明白,这种形象在很多方面都成了一种压力。想着跟我同龄的孩子仍在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既羡慕又感伤。

有时会因你是乖乖女的形象道德绑架,虽然大人们都不明白道德绑架的意思,他们只认为你是听话的孩子不应该做这个,应该做那个才对。

作为普通家长的孩子,家庭教育也是普通的。每次电话一联系他们总是说: 我们也不能在学习上帮什么忙,只能靠你自己努力哦。时间长了,听到这些话已经逐渐麻木,心里也明白他们的无助。

有时在校带来的压力不仅仅只有学习,还有自身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我想他们都成功跨过,所以造就现在双方间只能礼貌地相处却不能形成一种深入交流的状态,自然而然疏远了与父母间的感情 。

高考结束,也就意味着个人生活的日子结束,因为这么长的假期可以和父母待上一段时间了。以为自己的生活会加以改变,满怀期待着和父母生活的样子。可到了父母那边才知道,他们白天会因工作不在家,留我一人,只有晚上全家才能聚在一起吃吃饭。

家里平常的做饭家务等事自然就落在了我的头上。好像在某种道德上是讲得通的,父母在外辛苦工作,只有你放假在家没事,做这些不都应该的吗。

终于到填志愿的时刻了,想着一定要去离自己生活城市远一点的大学。一是为了逃脱家里,二是可以见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就这样我到了从未去过的城市,感觉好久没有这么自由过,吸吮的每一缕空气都是那么的新鲜。终于不用接触那令人厌烦的家务了。

殊不知后来会因为自己的这种心理感到自私与自责。

很快寒假来临,每天大家都激动地盘算着回家的倒计时,并计划着回家要做的琐事,我在一旁也开心的听着。但背后的我可不是那样了,总是开玩笑似的向室友们诉说着我回家即将造就的辛酸史。

于是每到放假,我的车票时间总是最晚的那一张。意料之中,回家照旧做着之前的事。心里的埋怨逐渐生根发芽,想着凭什么女孩子就要做这些他们认为该做的事啊,好像不做就违背常理,觉得活生生地成了服侍他们的保姆。

之后决定,在暑假找一份兼职,尽量不在家待着。

下半年暑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果然由于自己的顽强斗志第一天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份兼职。每天的早出晚归已成为我的日常,与我的心愿也达成一致,心里也舒坦了许多。

但难免自己会有不工作的时候,只要我不去上班,自然而然地,做饭的责任则又推到我身上,心里再也受不了这种看似理所应当的事。有一天,主动做出抗争,也就是在父母回来之后家里的饭菜还未出现一丁点儿影子,于是挨了骂,生气出了门。

虽然后来被迫投降,但心里仍然还是想不通过不去,加上自己又是那种既不服又无力反抗的性子,心理对此矛盾不堪。

我真的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到了第二年暑假,回家之前紧张与疏远家庭的情绪在心里不断蔓延着。直到有一天,爸妈因为某件事上的说不通,就开始吵了起来,当时的我无疑是那个最不知所措与慌张不安的人。

在他们俩实在不知如何是好时,把我叫去评理。一向不知如何表达内心想法的我,此时一脸懵,不知如何是好。

吵着吵着,开始说起各自的心酸。看着面前一边哭泣一边说不容易的母亲,吃了苦还不讨好的样子,心里竟产生了怜悯之情。好久没这么观察过母亲,看着她身穿好几年前的衣服,拖着刚买来十几块钱的鞋子,泪目的脸颊,印象里那挺拔有力的身躯此时却变得那么的瘦弱。

另一边瞟过父亲的眼睛,向我反射出的是那种多年的疲惫,恍惚无神,岁月的历史毫不留情地充满于父亲肌肤之上。此刻,想起之前心里的各种不服与不悦瞬间就释然了。想想自己所做的只不过是再不能平常的事,比起他们的劳累,我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那天后,在他们回来之前,我总是提前备好晚餐,什么也不说,温情与感激已体现在了饭菜里。彼此间各自怀揣着对对方无言的爱。

成长这一话题一直是学生时期关注的焦点之一,常常让你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做一次演讲之类的。当时只是顺着教学要求背诵各种相关资料才勉强完成,那时对它感到既贴近又陌生。而在经历那件事后,才真正的有所领悟。

在我看来,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历程,在当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而当事情发展到某一个点时,你会瞬时顿悟,开始学会平稳心态,尊重自己,理解他人。当然这可能只适应于某一件事,但它发展的规律是不变的,总是在成长中领悟,领悟后成长。